0%

1. 前言

暨上篇分享的關於我衝動買了 ROG Ally 的夜晚 ⋯,分享買它的過程與設備狀態,其中買它最主要就是要打 LOL 跟快打旋風 6 (今天的主角),雖然因為硬體需求畫質不能開到頂,但可以隨身攜帶並且不佔空間就深得我心了 ✨,因此今天就來分享玩快打 6 的一些心得 👀

閱讀全文 »

規格 - 官網

  • AMD Ryzen™ Z1 Extreme
  • 記憶體:16GB
  • 硬碟:512GB​

為什麼要買它而不買 Steam Deck 之類的?

  • 台北租屋需要省空間
  • 回家也想打 LOL
  • 同事幫忙測試 Steam 快打旋風可以玩
  • Windows 對我彈性還是比較高
  • Steam Deck 需要另外支援,可能比 ROG 去適應 Windows 問題在多一些些
  • 大概 OLED 的 Switch 在重一點點

有哪些小缺點是需要注意的?

  • 只有一個 Type-C
  • 要玩超級大作就要另外買外接顯卡 (3w+)
  • 可能某天 ASUS 更新沒做好爆掉?
  • 按鍵的感覺不耐操,修理可能很麻煩
  • 512G 對很多人可能不夠,需要研究黑魔法
閱讀全文 »

前言

本篇紀錄著近期對於自己來台北工作三年的一些經驗分享,用比較流水帳的方式紀錄著(絕沒出動 GPT😆)。除了幫自己紀錄這幾年來的經驗,若有讀者也想來北部工作,或許這篇的內容可以參考看看!

閱讀全文 »

TL;DR

  • 透過 LINE Webhook 接收使用者的文字訊息。
  • 利用 OpenAI API 處理接收到的文字,並轉換為 Google Calendar 的邀請網址。
  • 將轉換後的網址回傳給使用者點選。

GitHub 專案 - 行事曆 LINE Bot

前言

隨著 ChatGPT 火熱了好一陣子,在 Google I/O 之後 ChatGPT 也開放了許多 plugin (被嚇到?),因此在這電波很弱的時刻我就買了 ChatGPT plus …🧐

與此同時公司也開了許多跟「生成式 AI(GAI)」的課程,學到了一些 prompt 的技巧之外,也從課程中開始想生活周遭的範例,也因此有今天行事曆 LINE Bot 的文章 🎉 (我好歹也是傳教士一員)

閱讀全文 »

為什麼要使用 Knative(KN)

Knative 是一個開源的 Kubernetes 原生 Serverless 平台,它使開發者更容易地建立、佈署和管理應用程式。而 Knative 的好處它提供了統一的方法來佈署和管理基於事件驅動的服務,這使得開發者可以專注於賺寫應用程式,而不必擔心基礎設施的細節。

閱讀全文 »